北約峰會(NATO Summit)在立陶宛首都維爾紐斯(Vilnius)舉行,各成員國的領導人於7月11日發表北約峰會聯合公報,這份公報15次提到中國,2度稱中國政策對北約利益、安全和價值觀構成挑戰,又提到中國核武政策及與俄羅斯關係。
聯合公報指北約峰會共達成90項共識,當中5大段篇幅都在談中國,指控中國「明確的雄心和脅迫政策挑戰我們的利益、安全與價值」,認為中國「致力顛覆以規則為基礎的國際秩序,包括太空、網絡和海洋領域」,卻又稱仍對與中國進行具建設接觸持開放態度,以維護北約安全利益。
這可能是這次峰會最叫人意想不到的地方,北約公報批評中國的力度是俄烏衝突以來最爲激烈的,人們不禁要問北約不應是主要討論俄烏衝突的嗎?為何會殃及中國這池魚呢?北約對中國的態度也是愈來愈有敵意。為什麼?
首先說一下背景,在剛剛過去兩個月的所謂烏克蘭春/夏大反攻已明顯失敗了,俄羅斯在軍事工業優勢也愈來愈明顯,更把所佔烏東地區建成一個又一個的要塞,除非北約願意流更多的血,付出更大的代價,並作長期衝突的打算,否則烏克蘭在俄烏衝突中沒有勝出的希望,俄烏衝突正式進入垃圾時間。
近日,美國準備提供集束彈藥的新聞,正正反映了美國不加大投入就難力挽狂瀾的困局。如何在垃圾時間止蝕,是現美國政府的重要考慮,止蝕的方案是烏克蘭在戰場上取得一場關鍵性的勝利,再尋求俄烏停火,在這樣的談判情境下,美國才能獲得自己主導的優勢,但現烏克蘭夏季攻勢失敗,讓美國不得不尋求提供殺傷力更大的武器,以求在戰場上獲得更多的主導權。
美國如果加大投入,那北約其他成員國就要接受美國的預設議題,這個議題就是對華立場。美國不可能爲烏克蘭而直接與俄羅斯軍事對決,在美國全球優先事項排序中,烏克蘭無論如何都不是最重要議題。所以美國的態度一方面是需要獲得烏克蘭有條件停火的政治優勢,另一方面,也需要借助烏克蘭,將北約盟友更深刻的綁定到美國主導的一系列安全協議中去,即將烏克蘭問題「台灣化」,這樣做既使烏克蘭問題合乎美國利益,同時,將全球其他的安全問題一併「烏克蘭化」。
美國在烏克蘭政策上支持,北約其他成員國投桃報李,也需要支持美國在亞太的政策。
事實上,這場北約峰會也是各懷鬼胎的。東歐集團希望在戰場和政治上永遠解决俄羅斯問題,激進的軍事選項也是選項,他們可接受北約有條件參戰。傳統西歐集團希望戰爭可以快速的結束,當然俄羅斯要付出代價,但又不能過度刺激俄羅斯,他們絕不能接受北約直接參戰。
最後,對中國來說,要如何免自己成俄烏衝突各方交換利益時的池魚之殃,如何在履行對盟友的安全及政治承諾的同時,不被挾進歐洲的衝突中,都是要細心思考的。
文:悠 然
學研社成員、傳媒人、經濟人,從事媒體編、寫、評、教工作達二十年,擅長發掘繁雜時事問題背後的故事,幷把過多的好奇投入到中國近代史研究中,現爲自由撰稿人。
*作者文章觀點,不代表堅料網立場